尿路感染的检查方法一般包括尿常规检查、尿细菌培养、影像学检查、血液检查以及膀胱镜检查等,具体需根据病情由医生评估后选择。
1、尿常规检查
通过留取清洁中段尿样本,检测尿液中的白细胞、红细胞、细菌等指标。若白细胞计数明显升高或存在亚硝酸盐阳性,可提示尿路感染。该方法快速简便,常用于初步筛查。
2、尿细菌培养
若尿常规结果异常,需进一步进行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通过分离尿液中的病原菌并测试其对抗生素的敏感性,可明确感染的具体病原体类型,并指导针对性用药,避免抗生素滥用。
3、影像学检查
包括泌尿系统超声、CT或MRI等,适用于反复感染或怀疑存在尿路结构异常(如结石、梗阻、畸形)的患者。影像学检查可帮助发现肾积水、肾脏脓肿、前列腺增生等潜在病因。
4、血液检查
当感染可能累及肾脏或出现全身症状(如发热、寒战)时,需检查血常规、C反应蛋白及血培养。血液中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升高,或降钙素原水平增高,常提示病情较重或存在血流感染。
5、膀胱镜检查
对于复杂性尿路感染或怀疑膀胱内有异物、肿瘤的患者,可能需进行膀胱镜检查。该检查可直接观察尿道和膀胱黏膜的病变,并取组织活检以排除其他疾病。
出现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时,建议及时就医并遵医嘱完成相关检查。检查前需注意清洁外阴,避免污染样本。若确诊为尿路感染,需规范治疗并定期复查,防止转为慢性感染或引发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