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瘫是一组由于胎儿或婴幼儿期脑部发育异常或损伤导致的运动和姿势障碍性疾病。其本质是非进行性脑损伤引起的永久性功能障碍,可伴随感知、认知、交流及行为异常,常见病因包括早产、缺氧、感染等。
脑瘫的病因主要分为产前、产时和产后因素。产前因素如孕期宫内感染、胎儿脑发育畸形;产时因素包括早产、低体重、分娩窒息;产后因素涉及新生儿严重黄疸、脑膜炎或外伤等。典型症状表现为肌张力异常,如肢体僵硬或松弛,运动协调能力差,部分患儿存在剪刀步态、足尖行走等异常姿势。约半数患儿可能合并智力障碍、癫痫或语言发育迟缓。治疗以综合康复为主,包括物理治疗改善运动功能,作业治疗提升生活能力,言语训练纠正交流障碍。药物方面可遵医嘱使用巴氯芬片缓解肌痉挛,苯海索片控制震颤,局部注射A型肉毒毒素减轻肌肉痉挛。严重关节畸形者需行跟腱延长术等矫形手术。
建议在婴儿出生后定期进行发育筛查,高危儿需加强随访。确诊后应尽早开始康复干预,6岁前是神经功能代偿的关键期。家长需学习日常护理技巧,配合康复师进行家庭训练。同时关注患儿心理状态,避免过度保护或忽视,必要时寻求特殊教育支持。所有治疗均需在神经科医生指导下制定个性化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