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身免疫性肝病是一组由免疫系统异常攻击肝脏组织引起的慢性炎症性疾病。其特点是免疫系统错误地将肝细胞或胆管细胞识别为“敌人”,导致持续性的肝脏损伤和炎症反应。
这类疾病主要包括自身免疫性肝炎、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和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三种类型。自身免疫性肝炎主要表现为肝细胞受损,患者可能出现乏力、黄疸、肝区不适等症状,女性患者较为多见。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则以小胆管进行性破坏为特征,常伴随皮肤瘙痒、碱性磷酸酶升高等表现。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主要影响大中型胆管,易导致胆汁淤积和胆管狭窄。诊断需结合血清自身抗体检测、肝功能指标及影像学检查,必要时进行肝活检。治疗方面,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如硫唑嘌呤常用于控制炎症,熊去氧胆酸对部分胆汁淤积性病变有效,晚期患者可能需要肝移植。
患者需定期监测肝功能指标,保持低脂均衡饮食并严格禁酒。若出现皮肤巩膜黄染、腹水或意识模糊等严重症状,应立即就医评估病情进展。治疗方案需由专科医生根据个体情况制定,切忌自行调整药物剂量或停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