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情况下,人体的尿液在膀胱和肾脏中是无菌的。但在排尿过程中,尿液可能受到尿道口周围细菌的污染,或者因尿路感染导致细菌数量异常增加,此时尿液中可能检测到细菌。
1、生理性污染
尿道口周围存在正常菌群,如表皮葡萄球菌、乳酸杆菌等。排尿时若未正确清洁外阴,或采集尿液标本不规范,这些细菌可能混入尿液中,但通常细菌量较少且不引起症状。这种情况下无需特殊处理,建议复查清洁中段尿。
2、尿路感染
当细菌通过尿道逆行至膀胱、输尿管或肾脏时,可能引发感染。例如大肠杆菌引起的膀胱炎,患者会出现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尿液检查可发现白细胞和细菌超标。肾盂肾炎还可能伴随发热、腰痛,需及时使用左氧氟沙星、头孢克肟或磷霉素等抗生素治疗。
若尿液检查提示细菌阳性且伴有不适症状,建议尽早就医明确感染部位。日常需注意个人卫生,多饮水促进排尿,避免憋尿等行为加重感染风险。治疗期间应遵医嘱规范用药并复查尿常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