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炎早期症状可能包括腹痛、腹泻、恶心呕吐、发热以及全身不适等,具体表现因人而异。若出现上述症状,建议及时就医明确诊断。
1、腹痛
肠炎早期常见症状为腹部隐痛或阵发性绞痛,多位于脐周或下腹部。肠道黏膜因炎症刺激导致痉挛或充血,可能伴随肠鸣音活跃。疼痛程度与炎症范围相关,部分患者排便后可暂时缓解。
2、腹泻
肠道炎症反应会降低消化吸收功能,导致粪便含水量增加。早期多为稀便或水样便,每日排便3-5次,严重时可达10次以上。粪便可能含有未消化食物残渣,但通常不会出现脓血便。
3、恶心呕吐
胃肠功能紊乱时,机体通过呕吐反应排出刺激性物质。早期可能表现为食欲减退、饭后饱胀感,严重时出现反复干呕或呕吐胃内容物。婴幼儿患者更易出现喷射状呕吐。
4、发热
细菌或病毒感染引发的肠炎常见低热症状,体温多在37.5-38.5℃之间。免疫系统通过升高体温抑制病原体繁殖,若体温超过39℃可能提示严重感染。
5、全身不适
因腹泻导致的水电解质丢失可能引起乏力、头晕等症状。婴幼儿可能出现哭闹不安、皮肤弹性降低等脱水表现,老年患者易出现心率加快等循环系统代偿反应。
出现上述症状时应避免自行用药,建议及时进行粪便常规、血常规等检查。治疗期间需注意补充水分,选择清淡易消化的食物,避免乳制品和高纤维食物加重肠道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