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半切综合征的表现主要包括损伤平面以下同侧运动障碍、同侧深感觉障碍、对侧痛温觉障碍以及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等。该综合征多由外伤、肿瘤或脊髓血管病变引起,需及时就医明确诊断。
1、同侧运动障碍
脊髓半切综合征患者常出现损伤平面以下同侧肢体肌力下降、肌张力增高,严重时可表现为痉挛性瘫痪。这是由于皮质脊髓束受损导致运动信号传导中断,患者可能出现行走困难或精细动作障碍。
2、同侧深感觉障碍
患者同侧肢体的位置觉、振动觉及运动觉减退或消失,与脊髓后索受损有关。例如闭眼时无法感知关节活动方向,行走时可能出现踩棉花感,容易跌倒。
3、对侧痛温觉障碍
损伤平面以下对侧身体的痛觉、温度觉明显减退,但触觉保留。这是由于脊髓丘脑束在脊髓内交叉上行,单侧损伤会导致对侧传导中断,患者可能出现烫伤而不自知的情况。
4、自主神经功能障碍
部分患者可伴有同侧肢体皮肤干燥、出汗异常,严重时出现排尿困难或尿潴留。这与脊髓中间外侧核或自主神经传导通路受损有关,可能伴随皮肤营养性改变如溃疡。
若出现上述症状,建议尽早到神经内科或脊柱外科就诊,通过脊髓MRI、肌电图等检查明确损伤程度。治疗需根据病因选择手术减压、神经营养药物或康复训练,早期干预有助于改善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