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抑郁可能与激素水平变化、心理社会因素、遗传或既往病史等原因有关,建议及时就医明确具体诱因。产后抑郁的发生通常涉及生理、心理及社会环境等多方面因素,需结合个体情况具体分析。
1、激素水平变化
妊娠期间雌激素、孕激素等水平较高,分娩后迅速下降可能导致情绪波动。这种急剧变化可能影响神经递质平衡,如5-羟色胺分泌减少,从而引发情绪低落、焦虑等抑郁症状。部分产妇还会伴随甲状腺功能异常,进一步加重情绪问题。
2、心理社会因素
初产妇角色适应困难、育儿压力过大是常见诱因。睡眠剥夺、体型变化引发的自我认同危机,以及夫妻关系紧张等因素均可导致心理失衡。若产妇存在完美主义倾向或对育儿有过高期待,更容易产生挫败感和无助感。
3、遗传或既往病史
有抑郁症家族史者发病风险增加2-3倍。既往患抑郁症、焦虑症或经前期综合征的产妇复发率可达30%-40%。妊娠期合并妊娠高血压、糖尿病等并发症也会提高产后抑郁发生率,可能与疾病带来的身心负担有关。
出现持续情绪低落、兴趣减退等症状时,建议及时到精神心理科就诊。通过汉密尔顿抑郁量表等专业评估,医生可能会开具舍曲林、氟西汀等安全性较高的抗抑郁药物,哺乳期用药需严格遵循医嘱。家庭支持方面,建议配偶共同参与育儿并关注产妇心理状态,必要时可寻求专业心理咨询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