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酐高可能提示肾功能异常,通常会对代谢、心血管、骨骼等系统造成不良影响。其常见影响包括肾功能受损、水电解质紊乱、心血管疾病风险增加、骨骼病变以及全身症状等。
1、肾功能受损
肌酐是肌肉代谢产物,主要通过肾脏排泄。肌酐升高时,可能提示肾小球滤过率下降,肾功能进行性减退。若未及时干预,可能发展为慢性肾脏病,甚至进入尿毒症期,需依赖透析或肾移植维持生命。
2、水电解质紊乱
肾脏调节能力下降会导致水肿、高钾血症、代谢性酸中毒等问题。严重高钾血症可能引发心律失常,代谢性酸中毒可引起呼吸深快、意识模糊,需紧急处理。
3、心血管疾病风险增加
肾功能异常会加剧高血压,促进动脉硬化,增加心力衰竭、心肌梗死等风险。研究显示,肌酐升高患者的心血管死亡率较正常人群升高2-3倍。
4、骨骼病变
肾脏排磷减少和活性维生素D合成障碍,可能引发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导致骨痛、骨质疏松甚至病理性骨折。此类骨病在慢性肾脏病3期以上患者中发生率超过50%。
5、全身症状
毒素蓄积会引起恶心呕吐、皮肤瘙痒、乏力等症状,严重时可能出现神经系统异常,如注意力不集中、周围神经病变等。
发现肌酐升高应及时到肾内科就诊,完善尿常规、肾脏超声等检查。日常需控制血压血糖,限制高蛋白饮食,避免使用肾毒性药物。对于已确诊慢性肾脏病患者,需每3-6个月监测肾功能变化,延缓疾病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