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养生网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是什么

刘红兵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主任医师

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三甲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是一种通过声音刺激记录脑干反应的检查方法,主要用于评估听觉传导功能和脑干相关疾病。该检查具有无创性、客观性的特点,可辅助诊断听力障碍、多发性硬化等疾病,并常用于新生儿听力筛查。

1、原理

检查通过耳机向受试者输送特定频率的点击声或短声刺激,在头皮表面放置电极记录听觉通路产生的生物电信号。这些电位变化能反映耳蜗至脑干区域的神经传导状态,特别是脑桥和延髓的神经核团活动。由于信号极其微弱,需通过计算机叠加平均技术提取有效波形。

2、临床应用

该技术对婴幼儿及无法配合主观听力测试的患者具有重要价值,可早期发现先天性耳聋。在神经系统疾病诊断中,能识别听神经瘤引起的波形异常,或检测多发性硬化导致的脑干传导延迟。手术中持续监测可降低听神经损伤风险,对昏迷患者的脑干功能评估也有参考价值。

3、检查过程

受试者需保持放松状态,避免肌肉活动干扰信号。检查人员会清洁皮肤并安放电极,通常包括前额参考电极和耳垂记录电极。测试过程中会给予不同强度的声音刺激,记录各波潜伏期和波幅参数。整个过程约需20-40分钟,无疼痛感,但需要保持静止以确保记录质量。

进行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检查前应避免使用镇静药物,检查当天不要涂抹护发产品。检查结果需结合临床表现和其他辅助检查综合判断,若发现异常波形提示听觉通路损伤,应及时到耳鼻喉科或神经科进一步诊治。特殊人群如早产儿实施检查时,需注意校正胎龄对结果的影响。

推荐文章

推荐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