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吸虫病可能引起消化道症状、过敏反应、肝胆系统症状以及并发症。患者多因生食或半生食含囊蚴的淡水鱼虾感染华支睾吸虫,虫体寄生于肝胆管引发病变。该病在流行区较为常见,需结合流行病学史和实验室检查确诊。
1、消化道症状
患者常出现上腹隐痛、食欲减退、腹泻等症状。虫体寄生于胆管时可能引起胆汁分泌异常,导致消化不良。部分患者伴随恶心、腹胀等表现,症状轻重与感染程度相关。
2、过敏反应
虫体代谢产物可引发荨麻疹、皮肤瘙痒、发热等过敏反应。外周血中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是典型表现,严重者可能出现血管神经性水肿。
3、肝胆系统症状
长期感染可导致黄疸、肝区疼痛及肝肿大。虫体阻塞胆管可能引发梗阻性黄疸,超声检查可见胆管扩张。重度感染者可能出现胆囊炎、胆结石等并发症。
4、并发症
慢性感染者可能继发胆管炎、肝硬化或胆管癌。反复感染引起的胆管纤维化可导致门静脉高压,严重者可能出现腹水、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等晚期肝病表现。
出现疑似症状且有生食鱼虾史者,应及时进行粪便虫卵检查或血清学检测。确诊后需规范使用吡喹酮等驱虫药物治疗,慢性胆道梗阻患者可能需要内镜或外科干预。日常应注意饮食卫生,避免食用未经煮熟的淡水鱼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