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养生网

中医四气五味是什么

江一平 中医科 主任医师

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三甲

中医四气五味是中医学理论中关于药物性质与功效的核心概念。四气主要指药物的寒、热、温、凉四种药性;五味则包括酸、苦、甘、辛、咸五种味道,二者共同指导中药的临床应用。

1、四气

四气反映药物对人体阴阳平衡的调节作用。寒凉性质的药物如石膏、黄连,多用于清热泻火、凉血解毒,适用于发热、口渴等热证;温热性质的药物如附子、干姜,能温阳散寒,常用于畏寒、肢冷等寒证。药物寒热属性的选择需根据患者体质及病症特点而定。

2、五味

五味对应不同的药理作用。酸味药物如五味子可收敛固涩,用于治疗盗汗、遗精;苦味药物如黄芩能清热燥湿,适用于湿热黄疸;甘味药物如甘草可补益和中,常用于脾胃虚弱;辛味药物如麻黄具有发散解表作用,治疗风寒感冒;咸味药物如芒硝能软坚散结,用于瘰疬痰核。

3、配伍应用

临床用药注重四气与五味的协同作用。例如治疗外感风寒常选用辛温解表的麻黄(辛温),配伍桂枝(辛甘温)增强发汗功效。同时需结合归经理论,如酸入肝、苦入心,确保药物精准作用于特定脏腑经络。

使用中药时需在专业医师指导下,根据体质辨识和病症特点进行药物配伍。避免自行组合药性峻烈的寒热药物,防止出现阴阳失衡。服药期间出现不适应及时调整方剂,动态化辨证施治才能保证疗效与安全。

推荐文章

推荐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