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常见的心律失常类型是心房颤动。这类心律失常多与年龄增长、心脏器质性疾病、代谢异常等因素相关,临床主要表现为心悸、气短、乏力等症状,需及时进行干预治疗。
1、心房颤动
心房颤动是心律失常中最常见的类型,其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升高。该病发生时心房失去正常节律,呈现快速无序颤动,导致心室率不规则。典型症状包括脉搏短绌、心慌、运动耐量下降,严重时可诱发心力衰竭或脑卒中。心电图检查可见P波消失,代之以f波,RR间期绝对不等。
2、室性早搏
作为常见的心律失常类型,室性早搏多与电解质紊乱、心肌缺血或交感神经兴奋有关。发作时患者常自觉心脏停跳感,心电图显示宽大畸形的QRS波群,其前无相关P波。对于频发室早或合并结构性心脏病者,需评估心脏功能。
3、窦性心动过速
生理性窦速常见于运动、情绪激动等状态,心率多在100-150次/分。病理性窦速可能继发于贫血、甲亢或感染性疾病,需针对原发病治疗。持续性窦速可能引起心肌耗氧量增加,尤其对冠心病患者不利。
出现心慌、胸闷等心律失常症状时,建议及时进行24小时动态心电图监测。确诊后应在心内科医生指导下制定治疗方案,包括药物复律、射频消融或抗凝治疗等,同时注意控制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