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口化脓时需及时进行清创消毒、使用药物抗感染,严重时需切开引流处理。常见治疗方法包括清洁消毒、外用药物、口服药物、切开引流以及日常护理,具体需根据化脓程度在医生指导下处理。
1、清洁消毒
化脓伤口需先用生理盐水冲洗,去除表面脓液和坏死组织,再用碘伏或双氧水进行消毒,减少细菌滋生。若创面较深或有异物残留,需由医生彻底清创。
2、外用药物
消毒后可涂抹莫匹罗星软膏、红霉素软膏等抗生素类药膏,覆盖无菌纱布。中药制剂如康复新液湿敷也有助于促进创面修复,但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3、口服药物
合并红肿热痛等感染症状时,需遵医嘱服用阿莫西林胶囊、头孢呋辛酯片或左氧氟沙星片等抗生素,控制全身性感染。对青霉素过敏者需提前告知医生。
4、切开引流
深部脓肿或波动感明显的化脓伤口,需由医生在局麻下切开排脓,放置引流条。术后每日换药,必要时进行脓液培养和药敏试验。
5、日常护理
保持伤口干燥清洁,避免沾水或衣物摩擦。定期观察渗出情况,出现发热、脓液增多或恶臭时立即就医。糖尿病患者需严格监测血糖水平。
处理化脓伤口期间应避免自行挤压或使用偏方,尤其是面部危险三角区的感染切忌随意处理。建议每日换药1-2次,所有操作需严格遵循无菌原则。若伤口超过1周未好转或持续扩大,需及时到普外科就诊排查骨髓炎等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