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酒后胃痛可能与酒精刺激胃黏膜、诱发胃炎或溃疡有关,可通过停止饮酒、饮食调理、药物治疗等方式缓解症状。若症状持续或加重,建议及时就医明确病因。
1、停止饮酒
酒精会直接刺激胃黏膜,导致充血水肿甚至糜烂。出现胃痛后需立即停止饮酒,避免进一步损伤胃黏膜。同时可少量饮用温水或牛奶,稀释胃内酒精浓度,缓解局部刺激。
2、饮食调理
选择米汤、面条、软馒头等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减少胃酸分泌。避免辣椒、油炸食品等刺激性食物,以免加重胃痛。可少量多次进食,每次进食量不宜过多。
3、药物治疗
若胃痛明显,可遵医嘱服用铝碳酸镁片、雷尼替丁胶囊等胃黏膜保护剂或抑酸药物。若伴随恶心呕吐,可使用甲氧氯普胺片调节胃肠动力。但需注意避免自行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以免加重胃黏膜损伤。
4、就医治疗
若疼痛持续超过24小时,或出现呕血、黑便、剧烈呕吐等症状,需立即就诊消化内科。医生可能通过胃镜检查评估黏膜损伤程度,并给予静脉用质子泵抑制剂、胃黏膜修复剂等治疗。对于长期饮酒者,还需排查是否存在肝硬化等并发症。
日常应注意控制饮酒量,避免空腹饮酒。反复出现酒后胃痛者建议戒酒,定期进行胃部健康检查。用药需严格遵循医嘱,不可随意增减剂量或混合用药,以免掩盖病情或引发药物相互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