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肠俞穴位于骶部,平第一骶后孔,旁开1.5寸处,即人体后正中线旁开约两指宽的位置。该穴位在中医理论中具有调理肠腑、清热利湿、通络止痛等作用,常用于改善消化功能及腰骶部不适。
1、调理肠腑
小肠俞穴归属于足太阳膀胱经,与小肠功能密切相关。通过针灸或按摩刺激该穴位,可调节小肠的运化功能,缓解腹胀、腹泻或便秘等肠道气机失调引起的症状。
2、清热利湿
该穴能疏导下焦湿热,对于湿热蕴结引起的小便短赤、尿频尿急等症状有改善作用。临床常配合膀胱经其他穴位使用,促进体内湿邪排出。
3、通络止痛
作为腰骶部重要腧穴,局部刺激可改善气血运行,缓解因寒湿凝滞或劳损导致的腰骶疼痛、坐骨神经痛。配合肾俞、环跳等穴位使用效果更佳。
4、调节膀胱功能
通过经络联系可影响膀胱气化,对尿潴留、遗尿等泌尿系统异常有辅助治疗作用。其作用机制与调节自主神经功能密切相关。
5、改善局部循环
现代研究表明,刺激该穴位能增加腰骶部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紧张,对慢性盆腔炎、前列腺炎等疾病引起的放射性疼痛有缓解效果。
进行穴位刺激时需注意,孕妇应避免强刺激该区域。建议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针灸操作,针刺深度通常为0.8-1.2寸,艾灸时间控制在10-15分钟。若出现局部皮肤破损或感染,应暂停使用本穴位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