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性感冒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具有传播速度快、季节性流行的特点。其临床表现包括发热、咳嗽、全身酸痛等症状,部分患者可能出现严重并发症。
流感病毒根据核蛋白抗原性分为甲、乙、丙三型,其中甲型病毒易发生抗原变异,是引起大流行的主要病原体。病毒通过飞沫传播和接触传播,潜伏期通常为1-4天。典型症状表现为突发高热(可达39-40℃)、畏寒、头痛、肌肉关节酸痛,伴随呼吸道症状如干咳、咽痛等。婴幼儿、老年人和慢性病患者可能出现肺炎、心肌炎等并发症,严重时可能危及生命。
预防流感最有效的方式是每年接种疫苗,疫苗成分会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流行毒株进行调整。日常应保持室内通风,勤洗手并避免用手接触眼鼻口。流行期间尽量减少人群聚集场所活动,出现症状需佩戴口罩并及时休息。确诊患者可遵医嘱使用奥司他韦等抗病毒药物,但需在发病48小时内使用效果最佳。若持续高热不退或出现呼吸困难等重症表现,应立即就医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