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窦炎是发生在肛窦部位的炎症性疾病,通常由细菌感染、肛窦解剖结构异常或粪便刺激等因素引起。患者可能出现肛门疼痛、坠胀感、分泌物增多及排便不适等症状,严重时可引发肛周脓肿或肛瘘等并发症。
肛窦位于肛管齿状线附近,呈袋状结构开口向上,容易积存粪便或异物。当局部卫生状况不佳或存在慢性腹泻、便秘时,粪便残渣滞留易导致细菌滋生引发感染。肛窦的狭小解剖特点使得引流不畅,炎症容易反复发作形成慢性病程。
该病的诊断主要依靠肛门指诊和肛门镜检查,急性期可见肛窦红肿、触痛明显,慢性期可能触及硬结或凹陷。部分患者需要进行直肠超声或MRI检查以评估感染范围,排除肛周脓肿等继发病变。治疗以抗生素药物联合温水坐浴为主,顽固性病例可能需手术切开引流。
日常应注意保持肛门清洁,排便后建议使用温水清洗。避免久坐久站,规律作息有助于改善肠道功能。若出现持续性肛门疼痛或异常分泌物,应及时到肛肠专科就诊,避免因延误治疗导致感染扩散。需要特别注意的是,自行使用痔疮膏等药物可能掩盖病情,应在医生指导下规范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