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支架治疗的利弊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进行综合评估。该方法通常具有快速开通闭塞血管、降低脑梗死复发风险、改善患者预后等优势,但也存在手术相关风险、支架内再狭窄以及需长期服药等弊端。
1、快速开通闭塞血管
通过血管内介入技术放置支架,能迅速恢复病变血管的血流,有效挽救缺血半暗带的脑组织。这对于发病时间窗内的急性大血管闭塞患者尤为关键,可减少脑细胞不可逆性坏死。
2、降低脑梗死复发风险
对于存在严重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患者,支架置入能显著改善血管狭窄程度。通过解除血管腔的机械性梗阻,可降低因血流动力学不足导致的再次梗死风险。
3、改善患者预后和生活质量
成功实施血管再通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往往能得到有效改善。早期血流重建有助于促进侧支循环建立,减轻后遗症严重程度,提升患者康复后的生活自理能力。
4、手术相关风险
介入操作存在穿刺部位血肿、血管夹层等并发症风险。术中可能出现栓子脱落导致远端栓塞,术后24小时内约有3%-5%患者可能发生过度灌注综合征,严重时可引发脑出血。
5、支架内再狭窄
术后6-12个月内约有10%-20%患者可能出现支架内内膜增生。糖尿病患者及持续吸烟人群发生率更高,再狭窄可能导致血管再次闭塞,需二次干预治疗。
6、需长期服用抗血小板药物
术后需联合使用阿司匹林肠溶片、硫酸氢氯吡格雷片等抗血小板药物至少1年,可能增加消化道出血风险。部分患者因药物抵抗或过敏反应,存在治疗依从性问题。
该治疗需经神经内科和介入科医师联合会诊评估,严格把握适应症。术后应定期进行颈部血管超声、磁共振血管成像等复查,同时需控制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保持健康生活方式以维持治疗效果。具体治疗方案应遵循个体化原则,在专业医师指导下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