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型流感患者通常可以遵医嘱使用抗病毒药物、退热镇痛药、止咳化痰药等进行治疗,必要时需配合补液支持。具体用药方案需结合患者年龄、症状严重程度及并发症情况制定,切勿自行用药以免延误病情。
抗病毒药物是乙型流感的核心治疗药物,常用药物包括磷酸奥司他韦颗粒、扎那米韦吸入粉雾剂和帕拉米韦氯化钠注射液。这类药物通过抑制病毒神经氨酸酶活性,阻止病毒在体内扩散,早期使用(发病48小时内)能有效缩短病程、降低并发症风险。需注意肾功能不全者需调整奥司他韦剂量,哮喘患者慎用扎那米韦。
退热镇痛类药物主要包括对乙酰氨基酚片、布洛芬缓释胶囊和洛索洛芬钠片。这些药物通过抑制前列腺素合成发挥解热镇痛作用,适用于体温超过38.5℃或伴有头痛、肌肉酸痛的患者。需注意避免联合使用多种退热药,服药期间需监测肝肾功能,消化道溃疡患者慎用。
止咳化痰类药物常用右美沙芬愈创甘油醚糖浆、氨溴索口服溶液和乙酰半胱氨酸颗粒。这类药物通过不同机制缓解咳嗽症状、稀释痰液,适用于伴有干咳或痰液粘稠的患者。服用后需注意可能出现嗜睡等不良反应,服药期间应避免驾驶或高空作业。
患者出现持续高热不退、呼吸困难或意识改变等重症表现时,需及时住院进行氧疗、静脉补液等支持治疗。治疗期间需保证充足水分摄入,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做好呼吸道隔离措施。特殊人群如孕妇、婴幼儿及慢性病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调整用药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