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管堵塞可能引发黄疸、皮肤瘙痒、右上腹疼痛、尿液颜色加深以及粪便颜色变浅等症状。这些表现与胆汁排泄受阻有关,需及时就医明确诊断。
1、黄疸
胆管堵塞时胆汁无法正常排入肠道,导致胆红素反流入血并沉积在皮肤和黏膜。患者可能出现皮肤发黄、巩膜黄染等症状,严重时可能伴随皮肤颜色逐渐加深。
2、皮肤瘙痒
胆汁中的胆盐成分沉积在皮下组织,刺激神经末梢引发瘙痒感。这种瘙痒多从手掌、足底开始,夜间可能加重,抓挠通常无法缓解症状。
3、右上腹疼痛
胆管压力增高或合并胆道感染时,可引起右上腹持续性胀痛或阵发性绞痛。疼痛可能向右肩背部放射,部分患者在进食油腻食物后症状加剧。
4、尿液颜色加深
血液中结合胆红素浓度升高后,会通过肾脏滤出使尿液呈浓茶色。这是胆红素代谢异常的特征性表现之一,通常与黄疸同时出现。
5、粪便颜色变浅
胆汁无法进入肠道参与消化,导致粪便中缺乏胆红素衍生物。患者排泄的粪便可能呈陶土样灰白色,且常伴有脂肪泻等消化吸收障碍。
出现上述症状时应尽早就医,通过腹部超声、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等检查明确病因。根据堵塞原因可能采取内镜取石、支架置入或手术治疗,日常需避免高脂饮食并定期复查肝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