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风通常发作在第一跖趾关节、足背、踝关节、膝关节以及手指关节等部位。这些部位因尿酸结晶沉积而引发炎症反应,常伴随红肿热痛等症状。
1、第一跖趾关节
第一跖趾关节是痛风最常累及的关节,约50%的患者首次发作在此处。由于该部位位于肢体远端,血液循环相对缓慢,且局部温度较低,尿酸盐更易析出结晶沉积于关节滑膜,刺激周围组织引发剧烈疼痛和肿胀。
2、足背和踝关节
足背及踝关节因活动频繁,关节液中的尿酸浓度易达到过饱和状态。尿酸盐结晶在这些关节的软骨、滑膜沉积后,可导致局部血管扩张、炎性细胞浸润,表现为皮肤发红、皮温升高及活动受限,夜间或饮酒后症状可能加重。
3、膝关节
膝关节作为人体最大的滑膜关节,滑液量较多,尿酸盐更易在此聚集。当尿酸水平持续升高时,结晶沉积可破坏关节软骨,引发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出现膝关节肿胀、屈伸困难,严重时可能伴有关节腔积液。
4、手指关节
约5%-15%的痛风患者会出现手指关节受累,尤其是远端指间关节。长期高尿酸血症导致尿酸盐在指关节周围软组织沉积,形成痛风石,可能引起关节畸形和功能障碍。寒冷刺激或外伤常成为发作诱因。
痛风发作期间需严格限制高嘌呤食物摄入,如动物内脏、海鲜等。建议每日饮水量保持在2000ml以上以促进尿酸排泄。若关节疼痛反复发作或伴有尿酸持续升高,应及时到风湿免疫科就诊,完善尿酸检测及关节超声检查,遵医嘱使用降尿酸药物控制病情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