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电图是评估心脏状况的重要工具,一般可以通过分析波形特征来判断是否存在心律失常、心肌缺血等异常情况。具体需结合患者症状及其他检查结果综合判断。
1、心律失常
心电图可显示P波、QRS波群的形态和节律异常。例如房颤时P波消失,出现不规则的f波;室性早搏表现为宽大畸形的QRS波,且提前出现。
2、心肌缺血
典型表现为ST段压低超过0.05mV或T波低平、倒置,提示心内膜下心肌供血不足。心绞痛发作时可能出现一过性ST-T改变。
3、心肌梗死
急性期可见ST段弓背向上抬高,陈旧性心梗常遗留病理性Q波。不同导联的异常变化可定位梗死部位,如下壁心梗对应Ⅱ、Ⅲ、aVF导联。
4、电解质紊乱
低钾血症时T波低平、U波增高,QT间期延长;高钾血症则表现为T波高尖呈帐篷状,严重时可出现QRS波增宽。
5、心脏结构异常
左房扩大多见P波增宽呈双峰,左室肥大时V5导联R波振幅超过2.5mV并伴ST-T继发性改变。
心电图解读需由心血管专科医生完成,某些心电图改变如偶发早搏可能属于生理现象。建议40岁以上人群每年进行心电图检查,胸痛、心悸等症状发作时应立即记录心电图。避免在运动、情绪激动后立即检测,以免影响结果准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