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痈是中医对急性乳腺炎的称谓,属于乳房感染性疾病,常见于哺乳期女性。该病多因乳汁淤积、细菌感染等因素引发,主要表现为乳房红肿、疼痛、发热等症状,严重时可形成脓肿。
1、乳汁淤积
哺乳期女性若未及时排空乳汁,或乳头凹陷导致乳汁排出不畅,容易造成乳汁淤积。淤积的乳汁为细菌繁殖提供环境,进而引发炎症反应,表现为乳房胀痛、局部硬块。
2、细菌感染
金黄色葡萄球菌等致病菌通过破损的乳头侵入乳腺组织。哺乳姿势不当造成的乳头皲裂、婴儿吸吮损伤等均可成为感染途径,导致乳房皮肤发红、皮温升高,部分患者伴随寒战、高热等全身症状。
3、治疗方法
早期可遵医嘱使用头孢呋辛酯片、阿莫西林胶囊等抗生素控制感染,配合蒲公英、金银花等清热解毒中药外敷。若已形成脓肿,需行脓肿切开引流术。哺乳期患者需继续排乳,使用吸乳器辅助排空乳汁,同时用40℃热毛巾局部热敷,每日3-4次,每次15分钟。
出现乳房红肿热痛时应及时到乳腺外科就诊,通过血常规、乳腺超声等检查明确诊断。哺乳期女性需掌握正确衔乳姿势,每次哺乳后清洁乳头,穿着宽松棉质内衣。若体温超过38.5℃,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对乙酰氨基酚片退热,避免自行挤压乳房硬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