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养生网

内源性凝血与外源性凝血有何区别

汤多壮 血液内科 副主任医师

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三甲

内源性凝血和外源性凝血是血液凝固的两种不同途径,主要区别在于启动机制、凝血因子参与以及反应速度等方面。内源性凝血由血管内膜损伤引发,而外源性凝血则由组织损伤释放组织因子触发。

1、启动原因不同

内源性凝血通常因血管内皮损伤暴露胶原纤维或异物表面,激活凝血因子Ⅻ启动;外源性凝血则因组织损伤释放组织因子(凝血因子Ⅲ),与血液中的凝血因子Ⅶ结合后启动。前者与血管内部损伤相关,后者常见于外伤或手术等外部因素。

2、凝血因子参与不同

内源性凝血涉及凝血因子Ⅻ、Ⅺ、Ⅸ、Ⅷ等,需通过一系列级联反应激活凝血因子Ⅹ;外源性凝血仅需凝血因子Ⅲ与Ⅶ形成复合物直接激活凝血因子Ⅹ。内源性途径参与的因子更多,反应步骤更复杂。

3、反应速度不同

外源性凝血因步骤简单且直接激活关键因子,通常在15-30秒内快速形成止血栓;内源性凝血因级联反应步骤较长,通常需要3-6分钟完成,止血速度相对较慢。

4、临床检测指标不同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反映内源性凝血途径功能,而凝血酶原时间(PT)用于评估外源性凝血途径。例如血友病患者因缺乏凝血因子Ⅷ或Ⅸ,APTT会显著延长,但PT正常。

这两种途径最终通过共同路径生成纤维蛋白完成凝血。临床诊疗中需根据凝血指标异常情况判断具体缺陷环节,针对性补充凝血因子或维生素K。若出现异常出血,建议及时进行凝血功能检测并遵医嘱干预。

推荐文章

推荐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