掉牙齿可能与生理性原因有关,也可能提示牙周炎、龋齿、外伤等健康问题,建议根据具体表现就医检查。儿童换牙期或老年人牙齿自然脱落属于正常生理现象,但其他年龄段或异常脱落需警惕疾病因素。
1、生理性原因
儿童通常在6-12岁经历乳牙脱落、恒牙萌出的换牙过程,这是正常发育现象。老年人因牙槽骨萎缩、牙周组织退化可能出现牙齿松动脱落,属于增龄性生理变化。此类情况通常无需特殊治疗,但需注意口腔清洁。
2、牙周炎
长期口腔卫生不良会导致牙菌斑堆积,引发牙龈红肿出血。随着炎症发展,牙槽骨逐渐吸收,出现牙齿松动移位,最终可能脱落。患者常伴有口臭、咀嚼无力等症状,可遵医嘱使用头孢克肟片、甲硝唑片、复方氯己定含漱液等控制感染,同时需进行龈上洁治、龈下刮治等专业治疗。
3、龋齿
未及时治疗的深龋可能破坏牙髓引发根尖周炎,导致牙体硬组织大面积缺损。当龋坏波及牙根导致牙冠断裂时,可能出现牙齿部分或整体脱落。患者可能出现冷热刺激痛、夜间痛等症状,需通过复合树脂充填、嵌体修复或根管治疗保存患牙,急性感染期可使用阿莫西林胶囊缓解。
4、外伤
面部受到撞击、咬硬物等外力作用可能导致牙冠折裂、牙根折断或牙齿完全脱位。外伤后需立即携带脱落牙齿就医,30分钟内再植成功率较高。对于牙周膜损伤的情况,可能需要使用布洛芬缓释胶囊止痛,并结合牙弓夹板固定处理。
若排除儿童换牙等生理因素,出现异常牙齿脱落建议尽早就诊口腔科。日常应注意使用巴氏刷牙法清洁牙齿,每年进行1-2次口腔检查,避免用牙开瓶盖等危险行为。糖尿病患者需特别注意控制血糖,预防牙周疾病加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