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血检查通常包括血常规、生化检查、凝血功能、血型鉴定以及传染病筛查等项目,具体检查内容需根据临床需求调整。这些检查有助于评估血液成分、器官功能及疾病风险。
1、血常规
主要检测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的数量及形态,可反映贫血、感染、炎症或血液系统疾病。例如白细胞计数升高常提示细菌感染,血红蛋白降低可能与贫血相关。
2、生化检查
包含肝功能(如转氨酶、胆红素)、肾功能(肌酐、尿素氮)、血糖、血脂及电解质等指标,用于评估肝脏代谢、肾脏滤过能力以及糖脂代谢状态。异常结果可能提示肝炎、糖尿病或肾功能不全。
3、凝血功能
通过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等指标,评估凝血机制是否正常。术前筛查或出血性疾病患者需重点关注,数值异常可能增加出血或血栓风险。
4、血型鉴定
确定ABO血型系统和Rh血型,为输血治疗、器官移植及孕期母婴血型不合提供依据。Rh阴性血型属于稀有血型,需特殊管理。
5、传染病筛查
包括乙肝表面抗原、丙肝抗体、梅毒螺旋体抗体、HIV抗体等检测,用于排查病毒性肝炎、性传播疾病等感染性疾病,保障医疗安全。
进行全血检查前需遵医嘱空腹8-12小时,避免剧烈运动。检查结果需由专业医生结合临床表现综合解读,部分项目异常可能需要进一步影像学或病理检查明确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