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吃保健品可能带来肝肾功能损伤、营养失衡、药物相互作用以及产生依赖性等坏处。保健品虽可补充部分营养,但使用不当可能引发健康风险。
1、肝肾功能损伤
部分保健品含有较高剂量的维生素或矿物质,如过量摄入维生素A或铁元素,可能加重肝脏代谢负担,长期积累可导致肝功能异常。肾功能不全者若长期服用含钾、磷成分的保健品,可能加剧肾脏损害。
2、营养失衡
过度依赖保健品可能导致天然饮食摄入不足。例如过量补钙可能抑制铁、锌吸收,长期单一补充某种营养素会打破体内营养平衡,反而引发微量元素缺乏或代谢紊乱。
3、药物相互作用
保健品中的活性成分可能与药物产生拮抗作用。如维生素K可能减弱华法林的抗凝效果,辅酶Q10与降压药同服可能引起血压波动。心血管疾病或慢性肾病患者擅自联用保健品和药物时风险更高。
4、产生依赖性
长期服用含褪黑素、益生菌等成分的保健品,可能使机体逐渐丧失自身调节能力。突然停用可能出现失眠反复、肠道菌群失调等戒断反应,形成“不补就不正常”的恶性循环。
保健品并非药品,不能替代药物治疗疾病。建议在使用前咨询医生或药师,根据个体体质和营养检测结果合理选择。存在基础疾病或长期服药者更需谨慎,避免自行盲目补充。日常应优先通过均衡饮食获取营养,特殊人群如孕妇、老年人需在专业指导下使用保健品。
科普文章,仅供参考。如有不适,请及时线下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