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来说,在超声检查中,如果脾脏厚度超过40mm,或者在肋下经超声探测到脾脏,即可提示为脾大。
在正常的影像学检查中,脾脏的大小有一定的参考范围,其厚度通常在30~40mm之间。当脾脏厚度超过40mm时,可能是由于多种原因引起的。感染性因素如病毒、疟疾、细菌感染等,病原体刺激可导致脾脏免疫反应增强,进而引起脾大。血液系统疾病如白血病、恶性淋巴瘤等,会使脾脏内的造血细胞或淋巴细胞异常增生,致使脾脏体积增大。此外,结缔组织病、淤血性疾病,如肝硬化导致门静脉高压引起脾淤血等也可能造成脾大。
在日常生活中,若发现脾大,应注意避免剧烈运动,防止脾脏受到外力撞击而破裂。要规律作息,保证充足的睡眠,以维持身体的正常免疫功能。饮食上,要避免食用过于坚硬、粗糙的食物,以免引起消化道出血(尤其是对于因肝硬化等导致脾大伴有门静脉高压的患者)。同时,要定期进行体检,监测脾脏大小以及相关指标的变化,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如果出现腹痛、发热、贫血等症状,应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