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难治的肾病一般包括膜性肾病、狼疮肾炎、IgA肾病、急进性肾小球肾炎、急性间质性肾炎。
1.膜性肾病
属于肾小球疾病,特点是肾小球基底膜上皮侧出现含免疫复合物的沉积,并伴基底膜弥漫性增厚。患者通常会出现无症状蛋白尿或镜下血尿、高血压和肾功能损害等症状。膜性肾病的治疗难点主要在于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病情易复发,即使蛋白尿转阴后,在感染、劳累等诱因下,仍可能再次出现大量蛋白尿,且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会增加感染、肿瘤等并发症风险,治疗方案的平衡与调整较为困难。
2.狼疮肾炎
这是一种由自身免疫性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导致的肾脏损害。狼疮肾炎患者通常会出现血尿、蛋白尿、水肿、高血压等肾炎综合征,以及肾功能减退等症状。治疗难点源于其发病与自身免疫紊乱密切相关,部分患者会逐渐进展为终末期肾病,且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会增加感染风险,严重影响患者预后。
3.IgA肾病
属于原发性肾小球疾病,主要表现为反复发作性肉眼血尿或镜下血尿,可伴有不同程度蛋白尿,部分患者可能出现严重高血压或者肾功能不全。部分患者早期症状隐匿,发现时已出现肾功能不全,错过最佳治疗时机。且该病易在呼吸道、消化道感染后复发或加重,蛋白尿、血尿反复出现,即使积极治疗,仍有30%-40%的患者在10~20年内进展为慢性肾衰竭。
4.急进性肾小球肾炎
这是一种以急性肾炎综合征、肾功能急剧恶化、多在早期出现少尿性急性肾衰竭为临床特征的疾病。患者通常会出现血尿、蛋白尿、水肿和高血压等症状。该病情进展迅速,短时间内可出现肾小球广泛新月体形成,导致肾功能急剧恶化。
5.急性间质性肾炎
这是一种由多种原因导致短时间内发生肾间质炎性细胞浸润、间质水肿、肾小管不同程度受损伴肾功能不全为特点的临床病理综合征。患者可能会出现发热、皮疹、关节疼痛等症状,以及血尿、蛋白尿、水肿和高血压等肾炎综合征。部分重症患者即使积极治疗,仍可能遗留肾小管功能障碍,甚至进展为慢性肾衰竭。
需要注意的是,尽管上述疾病的治疗难度比较大,但通过适当的管理、治疗和生活方式改变,可控制其症状和病情进展。如果出现肾脏相关的症状,应及时到医院肾内科或泌尿外科就诊,以便得到正确的诊断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