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房颤可能是高血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脏瓣膜病、心肌病以及甲状腺功能亢进等原因引起的。该疾病会导致心房电活动紊乱,引起心悸、胸闷等不适,需及时明确病因并治疗。
1、高血压
长期血压控制不佳可能导致心房扩大和心肌纤维化,影响心脏电信号传导,从而诱发房颤。患者可能伴随头晕、头痛等症状。一般可遵医嘱使用氨氯地平片、缬沙坦胶囊、硝苯地平控释片等药物控制血压,同时需定期监测血压变化。
2、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冠状动脉狭窄导致心肌缺血缺氧,可能引发心房结构重构和电活动异常。典型症状包括胸痛、呼吸困难等。治疗可选用阿司匹林肠溶片、硝酸甘油片、阿托伐他汀钙片等药物,必要时需进行冠脉介入或搭桥手术。
3、心脏瓣膜病
二尖瓣狭窄或关闭不全等疾病会导致心房压力增高和容积扩大,增加房颤发生风险。患者可能出现下肢水肿、乏力等症状。常用药物包括呋塞米片、地高辛片、华法林钠片,严重者需行瓣膜修复或置换术。
4、心肌病
扩张型或肥厚型心肌病引起的心肌结构异常可能干扰心脏电生理活动。患者常表现为活动后气促、下肢水肿。治疗药物包括美托洛尔缓释片、螺内酯片、依那普利片,终末期患者需考虑心脏移植。
5、甲状腺功能亢进
甲状腺激素水平升高会增强心肌细胞兴奋性,导致心房快速颤动。伴随症状有多汗、体重下降等。通常使用甲巯咪唑片、丙硫氧嘧啶片、普萘洛尔片等药物治疗,部分患者需放射性碘治疗或手术干预。
若出现持续性心悸、脉搏不齐等症状,建议尽早就诊心内科完善心电图、心脏彩超等检查。日常需保持低盐饮食,避免过度劳累,戒烟限酒并保持情绪稳定,遵医嘱定期复诊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