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髓穿刺是一种通过穿刺针抽取骨髓组织或液体进行检测的医学检查方法,主要用于血液系统疾病、感染性疾病及肿瘤性疾病的诊断和评估。该检查通常需要在局部麻醉下进行,由专业医生操作。
1、定义与目的
骨髓穿刺是通过髂骨或胸骨等部位将穿刺针插入骨髓腔,获取骨髓样本进行细胞学、病理学或微生物学检查。其核心目的是评估骨髓造血功能,明确贫血、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等疾病的诊断,监测治疗效果或排除其他血液相关疾病。
2、操作过程
患者需采取侧卧或俯卧位,医生对穿刺部位消毒并局部麻醉后,使用骨髓穿刺针缓慢刺入骨膜进入骨髓腔,抽取少量骨髓液或组织。整个过程约10~15分钟,穿刺时可能出现短暂酸胀感,通常无需特殊处理。
3、适用情况与注意事项
该检查适用于不明原因的血细胞异常、发热待查、疑似血液肿瘤等情况。检查前需评估凝血功能,术后需按压穿刺点10~15分钟防止出血。血小板减少或严重凝血障碍者需谨慎操作,检查后24小时内避免剧烈运动。
骨髓穿刺属于有创操作,但安全性较高。若检查后出现持续疼痛、出血或发热,应及时告知医生。具体检查方案需结合临床指征,在血液科医生指导下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