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搐可能是生理性原因所致,也可能与癫痫、脑部疾病、电解质紊乱等病理性因素有关。若症状反复出现,建议及时就医明确具体病因。
1、生理性原因
高热是引发抽搐的常见生理性因素,尤其多见于婴幼儿。体温急剧升高可能导致大脑异常放电,从而出现肢体强直、抖动等症状。此时应及时采取物理降温措施,并遵医嘱使用布洛芬混悬液、对乙酰氨基酚口服溶液等退热药物。
2、癫痫
作为慢性神经系统疾病,癫痫发作时会出现意识丧失、四肢强直阵挛性抽搐等症状。患者需长期规律服用左乙拉西坦片、奥卡西平片、丙戊酸钠缓释片等抗癫痫药物控制病情,治疗期间需定期监测血药浓度。
3、脑部疾病
脑炎、脑膜炎等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或脑外伤、脑肿瘤等器质性病变,都可能引起脑组织异常放电导致抽搐。针对细菌性脑膜炎可使用注射用头孢曲松钠、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等抗生素治疗,病毒性脑炎可选用阿昔洛韦片、更昔洛韦胶囊等抗病毒药物。
4、电解质紊乱
血清钙离子低于2.1mmol/L或镁离子低于0.6mmol/L时,可能引发神经肌肉兴奋性增高,导致手足搐搦。这种情况需在医生指导下补充葡萄糖酸钙口服溶液、氯化钙注射液或门冬氨酸钾镁片等电解质调节剂。
出现抽搐症状时应保持呼吸道通畅,避免强行约束患者肢体。建议记录发作持续时间、具体表现等信息供医生参考,完善脑电图、头颅CT、电解质检测等检查。确诊病因后需严格遵医嘱进行治疗,切忌自行调整药物剂量或停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