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养生网

什么是神经阻滞麻醉?

徐信群 普内科 主任医师

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三甲

神经阻滞麻醉是通过注射麻醉药物阻断特定神经传导功能,从而在手术或疼痛治疗中实现局部区域无痛感的麻醉方式。其主要涉及作用机制、适用场景以及常用麻醉药物等方面。

1、作用机制

神经阻滞麻醉通过将局麻药注射至神经干、神经丛周围,暂时抑制神经纤维的冲动传导。药物可逆性地与钠离子通道结合,阻止动作电位产生和传递,使支配区域的感觉和运动功能被阻断,达到镇痛效果。该过程通常可逆,药物代谢后神经功能逐渐恢复。

2、适用场景

该技术广泛应用于四肢手术(如骨折复位)、产科无痛分娩及慢性疼痛治疗(如坐骨神经痛)。对于全身麻醉风险较高的患者,如心肺功能不全者,神经阻滞可减少系统性影响。术后镇痛中也常采用持续神经阻滞导管技术延长止痛时间。

3、麻醉药物

临床常用利多卡因、布比卡因、罗哌卡因等局麻药。利多卡因起效快但持续时间短,布比卡因作用时间可达6-12小时,罗哌卡因则具有心脏毒性较低的特点。药物浓度根据阻滞部位和所需麻醉深度调整,常与肾上腺素联用延长作用时间。

神经阻滞麻醉需由麻醉科医师在超声或神经刺激仪引导下精准操作,以降低血管损伤、神经损伤等风险。术后可能出现暂时性感觉异常或肌力下降,通常24小时内恢复。患者应严格遵循医嘱观察肢体活动情况,出现异常肿胀或持续麻木需及时复诊。

推荐文章

推荐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