躁狂症是双相情感障碍的一种典型表现,以情感高涨、思维奔逸、活动增多等为特征,常伴随社会功能受损。其核心症状可能与遗传、神经递质失衡及心理因素有关,需通过专业评估确诊。
1、核心症状
躁狂症患者通常表现出异常持久的兴奋或易激惹情绪,精力旺盛到不需要充足睡眠,例如连续数天每天只睡2-3小时仍精神充沛。思维联想速度加快导致语速急促、话题跳跃,可能出现夸大妄想,如坚信自己拥有特殊才能或巨额财富。
2、可能原因
生物学因素涉及多巴胺等神经递质水平异常,影像学研究显示患者前额叶皮层活动异常。遗传学研究证实直系亲属患病风险增加10倍。重大生活事件如失业、亲人离世等应激源可能诱发易感人群发病。
3、治疗方法
心境稳定剂如碳酸锂、丙戊酸钠可调节神经传导,抗精神病药物奥氮平对急性发作有效。认知行为治疗帮助患者识别情绪波动前兆,家庭治疗可改善社会支持系统。急性期治疗需4-6周,维持期治疗通常持续6个月以上。
躁狂症患者应建立规律作息,避免饮酒和咖啡因刺激。家属需学习识别复发征兆,如言语量突然增加或消费失控。建议每3个月进行血药浓度监测,治疗期间出现手颤、口渴等副作用应及时复诊调整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