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虑是一种常见的情绪反应,通常表现为对潜在威胁或不确定事件的过度担忧、紧张不安。适度的焦虑属于正常心理现象,但过度且持续的焦虑可能影响日常生活,甚至发展为焦虑症。
焦虑的产生与人体应激反应密切相关,当感知到压力或危险时,交感神经系统会被激活,引发心率加快、肌肉紧张等生理变化。这种情绪可能由现实压力事件引发,如工作考核、人际关系问题,也可能无明显诱因反复出现。若焦虑情绪持续6个月以上,并伴有坐立不安、睡眠障碍、注意力难以集中等症状,需警惕广泛性焦虑障碍的可能。某些躯体疾病如甲状腺功能亢进、心律失常,或药物副作用也可能诱发焦虑症状。
建议通过规律运动、正念冥想等方式调节情绪,保持每日7-9小时优质睡眠。当焦虑情绪持续两周未缓解,或伴有心悸、手抖等躯体症状时,应及时至精神心理科就诊。临床常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等专业评估工具进行诊断,确诊焦虑障碍者可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认知行为治疗,必要时配合帕罗西汀、艾司西酞普兰等抗焦虑药物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