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齿一般分为切牙、尖牙、前磨牙和磨牙四种类型,智齿属于磨牙的一种。不同类型的牙齿在形态和功能上存在差异,共同完成咀嚼、发音等生理活动。
1、切牙
位于口腔前部中线两侧,上下颌各4颗,共8颗。切牙牙冠呈铲形,边缘锐利,主要功能是切割食物。上颌中切牙体积最大,牙冠唇面较平坦,而侧切牙相对较小且牙根可能略向远中弯曲。
2、尖牙
又称犬齿,位于口角处,上下颌各2颗,共4颗。其牙冠呈矛状,具有全口最长的牙根,可承受较大咬合力。尖牙主要起撕裂食物的作用,在保持面部轮廓和牙弓形态中起重要支撑作用,正畸治疗时常作为支抗牙使用。
3、前磨牙
位于尖牙后方,上下颌各4颗,共8颗。牙冠呈立方形,咬合面有2个牙尖,具有辅助撕裂和初步磨碎食物的功能。上颌前磨牙牙根常有分叉,下颌前磨牙多为单根,其邻面接触区较磨牙更靠近龈方。
4、磨牙
包括第一磨牙、第二磨牙和第三磨牙(智齿),上下颌共8-12颗。磨牙咬合面有4-5个牙尖及复杂窝沟结构,主要承担研磨食物功能。智齿多在17-25岁萌出,常因颌骨空间不足导致阻生,可能引发冠周炎或邻牙龋坏,需根据具体情况决定是否拔除。
日常应注意采用巴氏刷牙法清洁各类型牙齿,尤其要重视磨牙咬合面的清洁。建议每半年进行口腔检查,发现龋齿、牙齿磨损或智齿异常生长等情况应及时治疗。对于阻生智齿或严重牙列不齐者,建议到正规口腔医疗机构就诊,由专业医师评估制定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