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溃疡好发于胃窦部可能与胃酸分泌较多、幽门螺杆菌感染、黏膜防御机制薄弱等因素有关。胃窦部作为胃的解剖结构特殊区域,在多种病理生理因素共同作用下容易形成溃疡。
1、胃酸分泌较多
胃窦部含有大量分泌胃酸的壁细胞,当受到食物刺激或神经体液调节时,胃酸分泌量增加。高浓度的胃酸会直接腐蚀胃黏膜,特别是在胃黏膜屏障受损的情况下,更容易形成溃疡病灶。
2、幽门螺杆菌感染
该细菌易定植于胃窦部黏膜,其分泌的尿素酶和细胞毒素会破坏黏膜屏障。研究表明约70%胃溃疡患者存在幽门螺杆菌感染,细菌产生的炎性介质会刺激胃酸分泌,形成局部炎症反应。
3、黏膜防御机制薄弱
胃窦部黏膜血供相对较少,黏液-碳酸氢盐屏障较薄弱。当受到机械摩擦(如粗糙食物)或化学刺激(如胆汁反流)时,局部黏膜修复能力较差,易出现缺损。胃窦部蠕动活跃度较高,频繁的肌肉收缩可能影响黏膜修复。
若出现上腹痛、反酸等胃溃疡症状,建议及时进行胃镜和幽门螺杆菌检测。治疗时需遵医嘱规范使用奥美拉唑等质子泵抑制剂,配合阿莫西林、克拉霉素等抗生素根除幽门螺杆菌,必要时可联用枸橼酸铋钾保护胃黏膜。日常应注意规律饮食,避免过度摄入刺激性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