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养生网

胆囊切除手术利与弊

朱湘南 普外科 主任医师

南昌大学第四附属医院 三甲

胆囊切除术通常用于治疗胆囊结石、胆囊炎等疾病,其优势包括治疗疾病、缓解症状、预防并发症,但可能存在术后消化不适、手术风险及术后综合征等问题。具体是否手术需医生综合评估。

1、治疗胆囊疾病

胆囊切除术能直接去除病灶,如胆囊结石、胆囊息肉、急性胆囊炎等。对于反复发作或药物治疗无效的患者,手术可彻底解决胆囊炎症、结石嵌顿等问题,避免病情进一步恶化。

2、缓解相关症状

手术可有效消除右上腹疼痛、恶心呕吐、发热等胆囊疾病典型症状。约90%患者在术后1个月内腹痛症状消失,消化功能随着胆管代偿性扩张逐渐恢复。

3、预防严重并发症

及时切除病变胆囊可避免胆囊化脓、穿孔、坏疽等急症风险,降低继发胆总管结石、胆源性胰腺炎概率。对于胆囊癌高危人群,预防性切除能显著降低癌变几率。

1、术后消化功能影响

胆囊缺失后胆汁持续排入肠道,约20%-40%患者会出现脂肪消化障碍,表现为腹泻、腹胀等症状。多数人3-6个月后胆管代偿性扩张可缓解,但少数可能长期存在不耐受油腻食物的情况。

2、手术相关风险

作为腹部手术,存在麻醉意外、出血(发生率约0.5%)、胆管损伤(0.3%-0.5%)、切口感染等常规风险。腹腔镜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开腹手术,但过度肥胖或腹腔粘连严重者中转开腹率可达5%-10%。

3、术后综合征

约10%-15%患者可能出现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表现为右上腹隐痛、消化不良等症状,可能与Oddi括约肌功能障碍或残留结石有关,通常需要药物调理或进一步检查。

术后应注意低脂饮食,逐渐增加膳食纤维摄入,避免暴饮暴食。建议采用少食多餐方式,每日4-5餐为宜。若出现持续腹泻、黄疸、剧烈腹痛等情况,应及时复查腹部超声和肝功能。术后3个月可进行胆道系统评估,了解胆管代偿情况。

推荐文章

推荐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