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养生网

针灸治疗疼痛如何操作

江一平 中医科 主任医师

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三甲

针灸治疗疼痛通常包括定位穴位、消毒操作、进针施术等步骤,需由专业医师进行。操作过程中需结合患者具体疼痛部位及病因选择合适穴位,并遵循无菌原则。

1、定位穴位

针灸治疗需根据疼痛部位及疾病类型选取相应穴位。例如头痛可选百会、太阳等头部穴位,肩颈疼痛常选取肩井、天宗等。部分疾病需结合远端取穴,如胃痛可选取足三里。取穴时需结合患者体型及解剖标志,确保定位准确。

2、消毒操作

施术前需对局部皮肤用75%酒精或碘伏进行消毒,范围应大于施针区域直径5厘米。针具需采用一次性无菌针灸针,避免交叉感染。医师操作前需进行手部清洁消毒,必要时佩戴无菌手套。

3、进针施术

采用快速捻转或垂直进针法将针体刺入皮肤,深度根据穴位特性及患者体型调整,通常为0.5-3厘米。进针后通过提插捻转手法得气,即产生酸、麻、胀等针感。留针时间一般为15-30分钟,期间可配合温针灸或电针增强疗效。

需注意针灸治疗需在正规医疗机构由执业医师操作,凝血功能障碍、皮肤感染或过度疲劳者不宜施针。治疗后可能出现局部淤青或短暂疼痛,通常1-3天可自行缓解。治疗期间应避免受凉,保持针刺部位清洁干燥,若出现晕针反应需立即起针并平卧休息。

推荐文章

推荐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