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性痢疾的治疗药物通常包括抗生素、止泻药、补液盐、益生菌以及中成药等,但需根据病情遵医嘱用药。具体用药方案需结合病原体检测结果及患者个体情况确定,不可自行盲目使用。
1、抗生素
细菌性痢疾由志贺菌感染引起,抗生素是主要治疗药物。一般可遵医嘱使用诺氟沙星胶囊、左氧氟沙星片、头孢克肟颗粒等药物,能够杀灭肠道致病菌。对于儿童或孕妇,需在医生指导下选择阿奇霉素等安全性较高的药物。
2、止泻药
针对严重腹泻症状,可使用蒙脱石散等黏膜保护剂,通过吸附病原体和毒素减轻症状。需注意蒙脱石散需与其他药物间隔2小时服用,避免影响药效。
3、补液盐
为预防脱水及电解质紊乱,推荐口服补液盐Ⅲ。每袋需按说明书要求配比250ml温开水,分次服用,尤其适用于儿童和老年患者。
4、益生菌
可选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地衣芽孢杆菌活菌胶囊等调节肠道菌群,辅助恢复肠道微生态平衡。需与抗生素间隔2小时以上服用,避免活性成分被灭活。
5、中成药
黄连素片具有清热燥湿功效,对部分轻型病例可能有效。但中成药不能替代抗生素治疗,重症患者仍需规范抗感染治疗。
出现发热超过38.5℃、血便、持续呕吐或意识改变等症状时,应立即就医。治疗期间应进食米汤、面条等清淡饮食,避免高纤维及乳制品。需完成全程抗生素治疗,即使症状消失也不可擅自停药,以防转为慢性或产生耐药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