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足初期通常会出现感觉异常、皮肤变化、伤口愈合缓慢、间歇性跛行以及足部变形等症状。这些症状与长期高血糖引发的神经和血管损伤密切相关,需要早期识别并及时干预。
1、感觉异常
患者常自觉足部麻木、刺痛或蚁行感,部分人会出现袜套样感觉减退。这是由于高血糖导致周围神经发生脱髓鞘病变,使足部触觉和痛觉传导受阻,夜间症状可能加重。
2、皮肤变化
常见足部皮肤干燥脱屑、弹性降低,趾缝间易出现皲裂或浸渍。高血糖状态会引起皮肤汗腺功能异常,同时血液黏稠度增高导致微循环障碍,使得皮肤营养供应不足。
3、伤口愈合缓慢
微小擦伤或烫伤后,创面愈合时间明显延长,可能超过2周未见好转。这是由于糖代谢紊乱影响白细胞吞噬功能,加之血管病变导致局部组织修复能力下降。
4、间歇性跛行
行走时出现足部肌肉痉挛性疼痛,休息后缓解。该症状提示下肢动脉供血不足,与糖尿病引发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有关,血管狭窄程度超过50%时症状显著。
5、足部变形
早期可见足弓塌陷、锤状趾或关节活动受限。慢性高血糖会引起足部肌肉萎缩和韧带松弛,生物力学改变导致骨骼结构异常,这种变形会加重足部压力分布异常。
糖尿病患者应每日检查足部皮肤状态,穿着透气舒适的鞋袜,避免赤足行走。发现足部颜色改变、温度异常或伤口经久不愈时,应及时到内分泌科或足病专科就诊,通过神经传导检测、踝肱指数测定等检查评估病情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