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脘、中脘、下脘是位于腹部前正中线上的三个穴位,具有调理脾胃、改善消化功能等作用,常用于缓解胃痛、腹胀等不适症状。以下分别介绍其具体位置及作用:
1、上脘穴
位于脐中上5寸处,前正中线上。该穴属任脉,具有和胃降逆、理气止痛的作用,常用于缓解胃脘胀满、呕吐、反酸等症状。刺激上脘穴可通过调节胃部气机,改善胃动力不足引起的消化不良。
2、中脘穴
位于脐中上4寸处,前正中线上。作为胃的募穴,中脘穴能直接调节胃腑功能,具有消食导滞、健脾和胃的功效。临床多用于治疗慢性胃炎、食欲不振、嗳气等脾胃虚弱病症,配合艾灸可增强温中散寒效果。
3、下脘穴
位于脐中上2寸处,前正中线上。此穴具有健脾祛湿、理气化滞的作用,适用于缓解肠鸣、腹泻、腹部冷痛等肠道功能紊乱症状。刺激下脘穴有助于促进小肠消化吸收,改善水液代谢异常。
这三个穴位通常作为配伍使用,可通过针灸、指压或艾灸等方式进行刺激。需注意穴位定位需准确,建议在专业医师指导下操作,避免自行盲目按压。若存在严重消化道疾病或持续不适,应及时就诊完善胃镜等检查,明确病因后进行规范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