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息肉是否严重通常与其类型、大小及病理性质有关,多数情况下属于良性病变,但部分类型存在恶变风险。治疗方法包括随访观察、药物治疗以及内镜下切除等,需根据具体情况选择。
1、随访观察
体积较小的增生性息肉或炎性息肉,且无明显症状时,可暂时不进行干预。建议每6-12个月通过胃镜复查监测息肉变化,同时注意观察有无腹痛、黑便等异常表现。
2、药物治疗
若息肉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需遵医嘱使用阿莫西林胶囊、克拉霉素片、奥美拉唑肠溶胶囊等药物根除病原体。对于存在胃酸分泌过多的患者,可联合铝碳酸镁咀嚼片等抑酸剂缓解症状。
3、内镜下切除
直径超过1厘米的腺瘤性息肉,或病理检查提示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的息肉,通常需行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术后需禁食6小时,逐步过渡至流质饮食,并定期复查胃镜评估恢复情况。
日常应保持低盐、低脂饮食习惯,限制腌制、熏烤类食物摄入。避免长期服用非甾体抗炎药,戒烟并限制酒精摄入。若出现呕血、持续上腹疼痛或体重骤降等症状,应及时就医明确是否存在恶变。所有治疗方案需经消化内科医生综合评估后制定,不建议自行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