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养生网

针灸治疗有何利弊

江一平 中医科 主任医师

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三甲

针灸治疗具有缓解疼痛、调节身体功能、促进血液循环等作用,但也存在感染风险、晕针反应、操作不当引发不适等潜在弊端。具体选择需结合个人健康状况,并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

针灸通过刺激穴位释放内啡肽等物质,可有效缓解关节炎、腰痛等慢性疼痛。对于胃肠功能紊乱、内分泌失调等疾病,针灸能调节神经和激素水平,改善不适症状。此外,针灸还可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加速组织修复,常用于中风后遗症或运动损伤的康复治疗。但若操作环境或针具消毒不严格,可能引发局部感染甚至血液传播疾病。部分患者因紧张或体质敏感,可能出现头晕、冷汗等晕针反应,需立即停止治疗。若针刺深度或角度不当,可能损伤神经、血管或内脏,例如胸背部穴位操作失误可能导致气胸。

进行针灸治疗时,建议选择正规医疗机构,确保操作规范和安全。治疗前需告知医师自身健康状况,如存在凝血障碍、严重心脏病或妊娠等情况,应避免特定穴位的刺激。若治疗后出现持续疼痛、红肿或其他异常症状,应及时就医处理。

推荐文章

推荐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