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孕针的正确注射方法需由专业医护人员操作,通常包括注射前评估、规范注射步骤、定期复诊等环节,确保安全有效。以下是具体操作流程及相关注意事项:
1、注射前评估
医护人员会详细询问病史,排除血栓性疾病、严重肝肾功能不全等禁忌证。确认无禁忌后需测量血压、体重,评估乳腺及盆腔情况,必要时进行妊娠试验排除怀孕可能。
2、规范注射步骤
选择臀部外上象限或上臂三角肌作为注射部位,用75%酒精消毒皮肤。使用专用注射器抽取药液并排尽空气,采用Z型注射法(捏起皮肤呈褶皱状进针)可减少药物外渗。注射深度需达到肌肉层,推注速度应缓慢均匀,注射完成后按压针眼3-5分钟。
3、时间间隔管理
醋酸甲羟孕酮需每3个月注射1次,复方己酸羟孕酮需每月注射1次,误差时间不得超过7天。建议在日历标注下次注射日期,或通过医院随访系统进行提醒。
4、注射后观察
注射后需留观30分钟以防过敏反应。部分人可能出现注射部位硬结,可通过热敷促进吸收。若出现严重头痛、视觉障碍或下肢肿胀等血栓症状,应立即就医。
5、后续健康管理
定期进行乳腺超声和妇科检查,建议每年至少复查肝肾功能及骨密度。持续使用超过2年者需评估骨质变化,必要时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停药后恢复排卵可能延迟6-12个月,计划妊娠者需提前咨询医生。
避孕针使用期间应避免吸烟,合并使用利福平等肝酶诱导药物可能降低避孕效果。注射后前2周需配合屏障避孕法,月经模式改变属于正常药物反应。建议建立个人用药档案,完整记录每次注射时间、身体反应及检查结果,便于长期健康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