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是指因脑部血液供应障碍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性坏死,进而引发神经功能缺损的临床综合征,属于缺血性卒中的范畴。该病通常由脑血管阻塞或血流中断引起,可导致不同程度的脑损伤。
脑梗的发生主要与血栓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脱落或心脏来源的栓子等因素相关。根据发病机制可分为脑血栓形成和脑栓塞两种类型。典型症状包括突发性偏瘫、言语不清、面部歪斜、单侧肢体麻木或无力,严重时可出现意识障碍。影像学检查如CT或MRI能明确梗死范围和部位。治疗方面需在发病4.5小时内进行溶栓治疗,常用药物包括阿替普酶等。后续需长期服用阿司匹林肠溶片、硫酸氢氯吡格雷片抗血小板聚集,配合阿托伐他汀钙片稳定斑块。康复期可通过针灸、肢体功能训练等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预防脑梗需积极控制高血压、糖尿病和高脂血症等基础疾病,保持低盐低脂饮食,戒烟限酒。建议40岁以上人群定期进行颈动脉超声筛查,存在房颤等心脏疾病患者需规范抗凝治疗。若出现突发性头痛、行走不稳或视物模糊等症状,应立即就医完善脑血管评估,避免延误最佳治疗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