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心率偏高可能增加心脏负担、诱发心律失常以及影响其他器官功能,需引起重视。这种情况若持续存在,可能引发多种健康问题,具体危害需根据个体情况综合评估。
1、增加心脏负担
心率持续偏快会导致心肌耗氧量增加,长期可能引起心肌代偿性肥厚。心脏长期处于高负荷状态可能逐渐发展为心功能不全,患者可能出现活动后气促、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等症状,严重时甚至会发生急性心力衰竭。
2、诱发心律失常
心率偏快容易引发心脏电生理紊乱,增加房颤、室性早搏等心律失常风险。特别是快速型房颤发生时,心房失去有效收缩易形成附壁血栓,血栓脱落后可能引发脑栓塞,临床数据显示房颤患者中风风险比常人高5倍。
3、影响器官功能
心脏泵血效率下降会影响全身器官供血。肾脏血流量减少可能导致肾功能异常,出现夜尿增多、水肿等症状;脑部供血不足会引起头晕、黑朦等现象;肠道缺血则可能诱发腹痛、消化不良等胃肠道症状。
日常应注意监测静息心率,正常成人安静状态下心率应维持在60-100次/分。若发现心率持续超过100次/分,建议及时到心血管内科就诊,通过动态心电图、心脏超声等检查明确病因。生活中应避免过度摄入咖啡因,保持规律作息,焦虑患者可通过深呼吸训练调节自主神经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