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芪和黄芩的区别主要体现在来源、性味归经以及功效作用等方面,两者虽名称相近但属于不同中药。黄芪是豆科植物蒙古黄芪或膜荚黄芪的干燥根,黄芩则为唇形科植物黄芩的干燥根,需注意区分。
1、来源不同
黄芪来源于豆科植物蒙古黄芪或膜荚黄芪的根部,主产于山西、内蒙古等地,外观呈圆柱形,表面淡棕黄色。黄芩来源于唇形科植物黄芩的根部,主产于河北、山西等地,根部常扭曲,表面棕黄色或深黄色。
2、性味归经不同
黄芪性微温,味甘,归脾、肺经,具有补气升阳的作用。黄芩性寒,味苦,归肺、胆、脾、胃、大肠经,以清热燥湿为主要功效。两者药性一温一寒,作用方向相反。
3、功效作用不同
黄芪侧重补气固表,适用于气虚乏力、食少便溏、中气下陷等症,可改善体虚自汗,促进疮疡溃后愈合。黄芩长于清热泻火,常用于湿热痞满、肺热咳嗽、高热烦渴等实热证,对血热吐血、胎动不安也有疗效,现代研究显示其含黄芩苷等成分具有抗菌作用。
使用时需根据体质和证型选择,阴虚阳亢者慎用黄芪,脾胃虚寒者慎用黄芩。两者均可煎服或入丸散,但具体用法用量应经中医师辨证后指导,避免自行配伍使用,以免药性冲突或加重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