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获得性肺炎的常见病原体通常包括细菌、病毒以及非典型病原体三类。不同病原体的感染特点存在差异,需结合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进行鉴别。
1、细菌
肺炎链球菌是社区获得性肺炎最常见的细菌性病原体,约占20%-60%的病例。流感嗜血杆菌多见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吸烟者等基础疾病人群。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多与流感病毒感染后继发有关,卡他莫拉菌则常见于老年患者。
2、病毒
呼吸道合胞病毒在婴幼儿群体中占比可达30%,流感病毒在流行季节发病率显著升高。副流感病毒和腺病毒感染多表现为咽痛、结膜炎等伴随症状,新冠病毒感染引发的肺炎具有特殊流行病学史。
3、非典型病原体
肺炎支原体感染以青壮年多见,常伴刺激性干咳和肺外症状。肺炎衣原体多引起亚急性起病的肺炎,嗜肺军团菌感染可伴有腹泻、低钠血症等全身症状,这类病原体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不敏感。
当出现发热、咳嗽、咳痰等肺炎疑似症状时,建议及时进行血常规、C反应蛋白、胸部影像学等检查。病原学诊断可通过痰培养、血清抗体检测或核酸检测明确。治疗需根据病原体类型选择敏感抗生素,如青霉素类、大环内酯类或喹诺酮类药物,具体用药方案应由呼吸科医师评估后制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