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养生网

脚后跟疼痛原因及治疗方法

龚飞鹏 骨科 副主任医师

江西省人民医院 三甲

脚后跟疼痛可能与足底筋膜炎、跟腱炎、跟骨骨刺、滑囊炎或足跟脂肪垫炎等因素有关,需根据具体病因选择相应治疗措施。

1、足底筋膜炎

足底筋膜因过度拉伸或劳损引发炎症,表现为晨起或久坐后起步时足跟刺痛。治疗以休息为主,避免长时间行走或站立,可进行足底筋膜拉伸训练,如用毛巾牵拉脚趾。疼痛明显时可遵医嘱使用布洛芬片、双氯芬酸钠缓释片、塞来昔布胶囊等非甾体抗炎药缓解症状。

2、跟腱炎

跟腱反复牵拉导致局部无菌性炎症,常伴随跟腱肿胀和活动受限。急性期需停止运动并冰敷,夜间睡眠时佩戴足部护具保持跟腱伸展。若疼痛持续,可在医生指导下外用氟比洛芬凝胶贴膏或口服洛索洛芬钠片,结合超声波等物理治疗促进恢复。

3、跟骨骨刺

足底筋膜长期牵拉刺激跟骨形成骨质增生,X线检查可见骨赘。治疗重点在于减轻局部压力,建议穿戴足弓支撑鞋垫,选择鞋跟有缓冲材质的鞋子。若骨刺刺激周围组织引发疼痛,可局部注射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等药物缓解炎症。

4、滑囊炎

跟骨后方滑囊因摩擦或挤压出现炎性渗出,表现为跟腱附着点红肿热痛。需减少鞋子对足跟的摩擦,急性期采用弹性绷带加压包扎。若保守治疗无效,医生可能采用曲安奈德注射液进行局部封闭治疗。

5、足跟脂肪垫炎

足跟部脂肪垫因衰老或外伤变薄,缓冲功能下降导致疼痛。建议使用硅胶足跟垫分散压力,配合红外线照射改善局部血液循环。疼痛剧烈时可短期口服依托考昔片等药物,同时加强小腿肌肉锻炼提升足部稳定性。

日常需注意控制体重,避免赤脚行走或穿硬底鞋,运动前充分热身。若疼痛持续2周未缓解或出现足跟明显肿胀,建议及时至骨科就诊,通过超声或MRI明确病因。治疗期间应严格遵循医嘱,禁止自行增加药物剂量或延长用药时间。

推荐文章

推荐问答